专家: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至81.3岁 2023年中国慢性病管理行业市场分析

2023-04-06 16:26:04 互联网

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慢病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疾病负担,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住院率高、门诊报销低、药品不足、依从性差等问题,亟待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专家: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至81.3岁 2023年中国慢性病管理行业市场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慢阻肺等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体呈现出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

以高血压为例,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患者人数达2.7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达200万,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死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但我国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仅为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为13.8%。门诊报销较好的北京市部分社区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58.3%,明显高于全国水平。通过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可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最常用的降压药物初始小剂量联合治疗可明显提升高血压达标率。

慢病的最大特点是患病时间长,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照护、长期服药、高频复检,且患者的主动参与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将会极大地影响疾病发展。因此,仅仅依靠患者的自觉性来治疗慢病并非长久之计,患者需要合理的慢病管理模式来帮助他们完成治疗方案、加强自我管理,而如此长期和密切的监护及管理并不适宜由集中化的医院来提供。国内慢病管理的服务需求大、好处多,为慢病健康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等专家日前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到2035年的未来预期寿命预测:一项建模研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预测,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长到81.3岁,将实现国家提高预期寿命的目标。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慢性病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

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预测到2026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至0.7%、14.4%、27.8%。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将产生长期用药及科学疾病管理成本,带动中国医疗开支增加。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线下药店和线上药店销售规模达716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线下药店销售额占比达77.8%,慢性病管理销售额占比上涨22.2%。以“线下+线上”为主要模式的零售终端的销售额已连续多年增长,成为继公立医院后全国第二大药品终端市场。零售终端作为药品流通链的关键环节,正崛起成为医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慢性病患者中,单是高血压患病人群已超过3亿人。总体看,2019年慢病患病人数合计为8.45亿人。考虑到这部分患者有重合人群,慢性病管理人群在5-6亿左右,患病率约为35%-45%。预测到2026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至0.7%、14.4%、27.8%。

慢病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狭隘的将慢病管理理解成慢性病的管理,还应当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使慢病管理的社会效用最大化。如今,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我国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医疗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药店逐渐开展慢病管理布局,居民也逐渐有了健康意识,通过健康体检等手段预防慢病。此外,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的兴起,也极大方便了患者的慢病管理和治疗。

慢病管理行业报告对中国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慢病管理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未来,慢病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慢性病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咨询报告》。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