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是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作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在2022Q1跃升至第9位,在短期内冲到全球TOP10并站稳脚跟。”晶合集成总经理蔡辉嘉表示,晶合集成自身虽然有着十分成熟的技术积累,但在后续经营中,安徽整个向好的营商环境、对集成电路的政策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料图)
以晶合集成为代表,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焕发出璀璨“芯”光!
然而十年前,芯片研发制造在安徽几乎是空白。抢抓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安徽在全国较早出台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启动“链长制”,实施专项支持政策,从基金投资、项目建设、人才招引、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流程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
记者从省经信厅了解到,目前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已超过400家,亿元以上企业超过50家,其中,设计环节亿元以上企业23家,晶圆制造环节亿元以上企业8家,封装测试环节亿元以上企业10家,材料装备环节超过10家。
头雁引领 聚链成势
产业链条完成形成的产业格局才更优。
安徽已初步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到材料、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初步构建起以合肥为核心、沿长江相关城市带协同发展的“一核一带”产业格局。
在进行全产业链布局过程中,安徽还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发展优势,加快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整体实力。合肥做大做强存储、显示驱动、智能家电等特色芯片,蚌埠主打传感器芯片,滁州、马鞍山突出封装与测试行业,池州打造功率半导体及封装测试,芜湖重点发力汽车电子及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正在从“盆景”加快转变为“风景”。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安徽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龙头引领效应凸显,头部企业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产业集聚趋势更加明显,“生态圈”更加完善。
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联发科技、杰发科技、君正科技等企业先后落户合肥,2021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设计企业已有20余家。制造领域,晶合集成、富芯微电子等企业不断发力。封装测试领域,通富微电、汇成封装等企业开始突围。材料、设备等环节以及下游终端和应用企业,也依托龙头企业,集聚要素资源,加快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并非由政策孤立地推动,而是和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新型显示、新能源等产业协同发展。
在安徽集成电路赛道,合肥市已形成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全产业链布局,拥有400多家产业链企业。除合肥外,池州市是半导体产业链条最为齐全、细分领域发展优势最为明显的地级市。
目前,合肥市已成为全国少数几个拥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的城市之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在合肥市高新区(智能家电、汽车电子)、经开区(存储、装备)、新站高新区(显示驱动、材料)分别形成了产业集聚,三个区域侧重不同又相辅相成,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芯屏汽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片。
人才为本 校企联合
高水平创新人才是做强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其研发需要强大的技术积累和人才支撑。
针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大战略需求,合肥工业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紧密合作,联合培养高水平芯片人才,共同探索集成电路创新人才超常规培养的新路径,为集成电路人才体系供给和科技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拔尖人才培养,中国科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该校积极与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合作,全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集成电路拔尖创新人才。合工大微电子学院是安徽高校首个微电子学院,2015年获批筹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电磁场和微波技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显著的优势学科方向。双方合作可谓“强强联合”。
根据双方联合培养协议,两校将在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合作和牵引下,针对当前学术前沿和专业课程错位、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之间脱节、高校和企业之间仍然存在屏障等问题,努力携手打破集成电路核心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边界,共同建立跨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连通的创新机制,以及与实践场景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围绕“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对接创新链”,安徽大学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了“本-硕-博”齐全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并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大讯飞等共建“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器件”等5个英才班,已向核心企业输送众多毕业生。
上一篇 : 前7月安徽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3920个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