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毛志国:人生并不总按常理出牌

2023-07-11 10:19:11 中新网上海  

80年代末,毛志国还是湖南湘潭韶山的一名青涩的高中生,彼时的他还没有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和职业,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会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和万千学子一样,他的目标是考上一所好大学,唯一有点不同的是,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无意识中展现出了对医学的高度兴趣。

“我们学校其实不大,但是有个图书馆,中午没啥事我就喜欢去图书馆看看书,那会我最喜欢翻的是解剖学,很有意思。”


(资料图)

那些在其他同学眼里看起来有些瘆人的画面,毛志国都看的津津有味,复杂的人体构造和解剖的血腥画面都是神奇且精彩的,中午得空他就去翻一翻。

这或许是奠定他未来成为医学专家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颇具一些戏剧性。

医生生病大概率不会慌张无措忧心忡忡,但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医生小时候,那就不一定了。

毛志国小时候患过过敏性紫癜,当地医生看不出问题,猜测有可能是血液病,让父母带着去大医院看一看。这一说法让父母如临大敌,担心是大问题,他们立刻就带毛志国去到长沙湘雅医院,在忐忑和焦虑中,湘雅医院的医生瞄了两眼三两下诊完开了点药,回去一吃就好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没啥,但是当时不懂,爸妈也不清楚,一听到血液病把他们吓坏了。我生的病非常典型,就是照着教科书生的病,所有的症状包括皮肤、关节、胃一一对应,放到现在是我要拉着给学生好好讲讲的程度。”

这次经历在毛志国心里留下了一个确定且深信的结论,医生这个职业很神圣,而水平高低不一决定了这个神圣的光环是否能发出耀眼的光。

所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毛志国郑重迈出了“成为医生”的第一步,进入军医大学学习。

这个军医的选择,也有一些历史背景作为支撑。毛志国的族谱中曾记载,往前翻几代有人是湘军,跟过左宗棠入疆平乱。有着这样的渊源,家里人对军人有着天然的向往和尊崇,毛志国选择成为军医似乎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刻苦锤炼的大学和研究生涯结束后,毛志国进入上海长征医院,这一待就是 30年。

“刚开始当医生的时候既兴奋又有冲劲,和现在网上常说的的大学生一样愣头青。不过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虽然兴奋但也不是很明显,是我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兴奋很快过去,医学生需要越过的第一道关卡悄然而至:医学专业知识装了满满一脑袋,但是如何学以致用呢?

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每个刚毕业的医学生都是骄傲自信的,会产生类似“我读了这么多书,有了这么多专业知识,我融会贯通无所不能”这样的心理,然而真正接触病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啥也不会”,常常碰壁。“其实这种感觉挺糟糕的,你辛辛苦苦背了那么多理论学了一堆的专业知识,但是碰到病人还是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

虽然实习的时候会看病,但毕竟有老师带着,而且看的多是典型病人,真正进入临床工作之后遇到的病人和案例都很复杂,不会按照教科书去生病。

“我经常和学生强调千万别拿教科书硬框典型病例,因为就没有典型,往往是症状几条对的上几条对不上。另外一个,肾脏病科属于经典内科学科,慢性病人多,病人身上总是一堆的各种慢性情况,你很难生搬硬套教科书的知识完成诊治,抓临床主要矛盾经常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学以致用,是每个医学生真正成为医生的必经之路。

这个阶段的医生其实更多的是跟着病人去学习,完成从认识问题到找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升级,栽下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棵树。

不满于现状是突破的第一步

两三年之后,毛志国的医生角色已经驾轻就熟,不管是病情诊断、给病人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还是手术操作等等,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淬炼和学习后都能轻松拿下。

取得阶段胜利后,有的人会满足现状享受当下,而有些人会发起自我挑战很快向下个目标进发,毛志国属于第二种。他开始对病案背后的逻辑与原理产生浓厚兴趣。

“看病看的多了之后,我就很好奇疾病和治疗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种感觉就像看到一个画了一半的姑娘,另一半被面纱遮住了看不见,我很想知道‘姑娘’到底长什么样。”在毛志国心里始终觉得,能在10个病人里治好7、8个病人是很优秀,但是另外2个复杂病例怎么治疗?碰到这样类似的案例还能成功治愈吗?已经治疗好的病人有没有更好更新的治疗方案呢?

为了探寻更深层次的医学,毛志国产生了学习进修的念头。

国际肾脏病学会在全球年轻的肾科医生中遴选,并提供国际交流学习的申请机会。毛志国的一篇论文被欧洲肾病透析移植学会的学术年会接收为口头报告,在会上的表现打动了一位英国的肾脏病教授,于是教授推荐他参加国际交流学习的项目,出国深造。

肾脏病学传统的治疗方案就那几板斧,已经砍了几十年,治疗理念和方法亟需更新发展,而时代的红利正好在这个阶段开始。“我们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代,社会对于机制的研究和对方法手段进行迭代的心态是开放和鼓励的。”在这样的机会和社会背景下,毛志国前往国外研究医学发展的隐藏规律。

英国是现代医学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呈现着一整套完整的现代医学发源发展之路,对于医学原理研究和机制探索的思路有着深刻的认识。

2008年到2010年是毛志国进修学习的两年,时间虽短却极大程度影响了他对现代医学的想法与认知。“我觉得现代临床医学的探索和实践者,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国门看一看。并不是说发达国家的医学水平比我们现在强多少,而是数百年现代医学发展史的积淀,形成他们对医学原理钻研的深刻性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这些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也正因为此次经历,毛志国在内心建立和强化了循证医学的重要价值体系。

这也为后来上海长征医院肾病科“肾脏病浦江论坛”上临床实践指南新进展学习班的推进埋下伏笔。

第一名的自我修养“干一行行一行”

在重要关卡能够理性选择,遇到新的挑战可以应对自如,这并非常态。追根问底后发现,原来这是第一名的自我修养。

当被问到面对挑战时会怎样调整心态或激励自己,毛志国分享道“读书的时候挺顺畅的,一直是年级第一到毕业,当然浓厚的兴趣是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哈哈哈。”最高级的凡尔赛,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凡尔赛。

我们常常会误解,在第一名的世界里好像条条大路走两步就能到罗马,但真正的硬核实力绝不只是考试得第一名那么简单,在毛志国的价值选择中,人生的边界就是没有边界,不设限才会有更多可能。

“其实这个过程就像健身,当你觉得这个重量已经不再让你难受,你就知道你需要加码了。人生和工作也是一样的,当你开始熟悉一个平台,开始觉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就需要开启下一个阶段的挑战,面对挑战全力以赴,尽人事的酣畅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自我力量是发展的核心本质,外界的能量加持为这份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助力。在毛志国的坚定当中,老师和患者分别扮演了两个必不可少的形象。

上海长征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梅长林教授是肾病领域的泰斗。从当医生开始,毛志国就跟着梅教授学习,既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为人处事。“梅教授的人格魅力是极大的,这一点我相信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

他来自农村,对农民和基层人民有着深厚且质朴的感情,身上总是带着一种儒雅且悲悯的气质。”

即使只是通过他人描述,梅教授的魅力都可以被感知到,而毛志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描述的恰恰也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样子。

看门诊的大多数病人都是诚挚且善良的,但也有些人或因为疾病煎熬或为家人的痛苦焦虑,会产生严重的负能量,而梅教授和毛志国从不会横眉冷对,依然柔声细语引导或宽慰。

采访当中,毛志国在描述一些非常离谱的病人时,用到的最严重的形容词是“粗鲁”。

医生治愈患者疾病,患者有时治愈医生心灵。刚当上主治医生那会,毛志国遇到一位身患尿毒症导致智力受到影响的病人,他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靠姐姐一家人照顾,每次透析都是姐姐带着过来。“他姐姐非常朴实,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也很感动的话,她说‘毛医生你说怎么治就怎么治,前面的难关都是你带我们过的,我百分百地相信你,你全权代表我们!’”这句话在当时激荡起毛志国内心涌动的热流,也在后来的日日夜夜转化为深重的责任感激励他不断向前。

内核稳定的表象特征,就是第一名的自我修养:干一行行一行,“跨专业”也可以。

打开第三视角

回国之后不久,毛志国升级之路来到“副教授”,开始在专业领域大放异彩。然而一成不变并非优异者的生活常态,自己不跑也会被外界力量催动向前。在副教授这层阶梯上,毛志国开始兼任了医院的管理岗位。

“其实是个阴差阳错的事儿,当时医院领导觉得行政管理的干部大多是行政出身,与业务关联度低,要从年轻人当中找一些业务能力强的人来参与管理,我就这样被推上去了。”门诊病房腾挪的毛志国,从医教部副主任,一路干到了副院长。

一开始他还为这样的决定有些担忧,别人会不会以为自己“官儿瘾大”?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好这件事?真正坚定内心是因为学校某位领导的一番开解。“他跟我说,当大夫一次只能看一个病人,价值很高却也有限,如果你是个管理者,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管理和影响培养一批专业优秀的医生帮助患者,你可以发挥的力量会比现在更大。”被这句话打动的毛志国开始真正在管理上沉淀。

过程有艰难,不过这次管理经历为毛志国后来的学科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医生个体视角看问题和管理视角有着巨大不同,一个是专精单一领域,一个是全盘观察思考。“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这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多维视角帮助我进行全面思考,可以更加宏观地去解决问题。”

读书时就一直保持第一名的学习能力让毛志国在各种升级挑战中始终能够平稳着陆,但真正能够“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并非第一名光环,勇于挑战,躬身而行才是万能解题的最佳公式。

集中力量办大事

随着科室发展的需要,毛志国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科室建设当中。“为了推动肾病科向前,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里。”从广泛管理到聚焦专业领域,毛志国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工作内容的变化,他还需要承担整个科室医护人员进步和广大患者的切实需求,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上海长征医院肾病科有个良好的传统——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我们肾病科从来都不算一个资源富裕的学科,客观来说和国内很多科室相比,我们的场地、设备等等都不是最富裕的,要发展成为重点学科就需要集中力量击破难点难题。”在土壤不尽肥沃的大地上结出硕果,另辟蹊径或许是正确选择,毛志国传承引领着肾病科将目光聚焦在几个重点领域。

迄今为止,上海长征医院仍是全国唯一一家夜间透析(24小时进行)的医院,血透中心每年为尿毒症病人提供的透析例次在万左右,属于全国的第一梯队。“其实我们在很多年前就在推进血透中心建设,开设了上半夜和下半夜两个时间段,为需要的病人提供专业服务。”即使是困难的疫情期间,血透中心也没有关闭通道,坚定不移地为肾病患者扶好生命的通道。

多囊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单基因遗传肾脏病,是各大透析中心导致尿毒症的第4位病因,排在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炎之后,且至今无法根治。自上世纪90年后期至今,上海长征医院肾病科已经持续20多年在多囊肾病领域进行探索耕耘,目前已建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技术完备的多囊肾病全程管理和研究体系。

“在随访管理、基因检测数量、疾病治疗手段以及遗传管理等方面,可以说我们都尽可能做到‘最优解’,多囊肾病患者可以在这里完成从筛查到治疗再到后期管理的一系列诊治流程,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感受和生命质量。”

类似多囊肾病这样的规划还有很多,每一个都真真切切地为患者解决了重大难题。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在有限的资源里栽培出无限的花,是科室发展的探索,也是为病人,选择走更远的一条路的决心。

关于“2023肾脏病浦江论坛”暨第十六届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及新进展学习班

6月16-18日,“2023 肾脏病浦江论坛”暨16届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及新进展学习班、第17届血透血管通路新理论与新技术学习班和第3届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护理管理学习班在上海落下帷幕,这个在肾脏病界享有盛名的学术交流盛会再一次赢得行业内外的高度好评。

这场由上海长征医院肾病科发起的重磅学术论坛致力于将国际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共享给所有同道,并在坚定这个初心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领域内聚焦专业、内容丰富,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平台,为广大肾病科医学同道提供发展精进的途径。

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推广,肾脏病医生群体对于专业医学和最新学术进展的掌握变得尤为重要。“以前大家觉得医生越老越吃香,就是因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娴熟流利地处理病人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但是这在现代医学发展当中是受限的。因为疾病是变化的,医学是发展的,没有任何一种答案可以永久解答一种疾病。”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毛志国的老师梅教授最先探讨发起“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及新进展学习班”,每年针对国际最新指南和研究进行专业解读,分享给二级乃至基层医院的肾脏病医生。“如果更多的医生不断掌握专业且更新的信息,就会有更多的病人因为他们的发展获益。就像我小时候碰到的那个医生一样,如果他也能学习到这种最新知识,这种简单的问题也能够轻松处理。”

分享意味着接受一切挑战,而被挑战的底气,就是上海长征肾病科对自我专业的要求和驱动。

“如果一个人害怕被超越,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他已经停止奔跑了。”为了每年的这场重磅会议能够有内容、够丰富,毛志国常常在科室强调“不断学习”的能力,对于每年的课程设置要新颖、专业,有吸引力。同时,他还要求肾病科必须有淬炼自己的决心。上海长征医院肾病科十分擅长“为难自己”,复杂难搞的病例一个接一个的在这里被接受被解决,从无推诿。因此,他们拥有了引领的实力。

“如果有一天有人觉得这个会没意思,那我们就不办了。”

一臂之长不过几尺,一个人的力量也只在方寸之间,通过学习班这样的会议碰撞,有更多的医生可以加入解决肾脏疾病的队伍中,会有无数的患者因此摆脱疾病的侵袭和困扰,重新拥有灿烂的生命。

这也是本次采访之所以开展的原因。

希望每一片叶子,都有人在守护它最后的掉落。(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兵

上一篇 : 我市推介团到西安派送文旅福利大礼包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