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露天煤矿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增强煤炭安全供给能力,加快绿色智能开采,持续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日前在全国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上表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露天煤矿357处,产能11.62亿吨,平均产能325万吨/年,约是井工矿的3倍,千万吨级露天矿超过30处。内蒙古、新疆两地的露天煤矿数量和产能占全国露天煤矿的比重分别达到75%和85%左右。2022年我国露天煤矿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完成10.57亿吨,以占比约8%的煤矿数量贡献了全国23%的煤炭产量,较2000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
在煤炭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露天煤矿的智能开采水平加速提升。据孙守仁介绍,以5G+多网络融合、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综合管控平台、边坡监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人员车辆安全监控、破碎站智能控制、带式输送机智能巡检、无人驾驶、智能运输、智能穿爆、智能装车、智能选煤厂、固定岗位无人值守等为代表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露天煤矿生态治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露天煤矿已逐步由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单一模式,转向生态重构、生产建设、农业养殖、文旅产业、生物保护等多元化的生态模式。”孙守仁表示,黄河流域上的准格尔矿区,探索形成了“一基、三山、五重、多园”的绿色发展模式,通过“生态+”方式贯通了工业、农牧业、文旅产业的耦合发展。黄土高原上的平朔矿区,形成了“剥离、开采、回填、复垦”的一体化绿色矿山建设模式。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伊敏矿区,在腐殖土回收、地下水恢复、放坡覆土、恢复植被物种等方面做到了珍惜资源与尊重自然和谐统一,实现了“开矿不见矿,矿在美中藏”。
在清洁高效和节能降耗方面,孙守仁介绍说,一大批露天矿跳出“挖煤、卖煤”的传统路子,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清洁高效加工利用,将“乌金”锤炼成了“绿金”。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发挥煤炭高铝富镓等共伴生资源优势,将煤炭通过纳米化处理后形成新型特种燃料,发电煤耗降低50克/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28克/千瓦时,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化燃烧;伊敏矿区发挥“煤电联营”资源禀赋,形成了“煤、电、水、土、灰、热”的循环经济模式;疆纳矿业利用煤炭富油的特点,开展低阶煤热解提质,形成了“煤、碳、油、气、电、热、化”的循环产业链。
“我们搞绿色低碳发展,不是不要煤炭,也不是不发展煤炭,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实现更大发展。”孙守仁说,要准确把握现代化露天煤矿的发展态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高效、清洁低碳,从精细设计、绿色勘查、安全稳定供应、绿色智能开采、清洁高效利用、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建立新时代露天煤矿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相互协同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露天煤矿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给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表示,露天煤矿开采是一门科学,需要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精神,需要系统的科学思维,更需要科学的创新实践,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化的露天煤矿建设,实现露天煤矿事业高质量发展,跻身世界露天煤矿的先进行列。
上一篇 : 出境团队游国家增至138个 多平台数据折射出境游热度升温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