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刷脸进站”也许很快将走进现实。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地铁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14号线、15号线部分站点闸机上竖起了一块矩形设备,记者从一家科技公司了解到,该设备在其他城市的地铁站多为“无感进站”的Pad硬件,即人脸识别设备的一部分。
目前,该设备暂未投入使用,但其显示屏面均贴上了标注着“设备调试暂缓使用”的纸张,这是否意味着北京地铁“刷脸进站”进入倒计时?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作人员,对方介绍,当前所有设备信息暂时不方便透露,后续的信息公布等将听从轨指中心的统一安排。随后,记者依据设备上的企业信息联系到了商汤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对方同样表示,相关信息暂不方便透露。
资料显示,商汤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平台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原创技术研发。此前,商汤科技在“刷脸进站”上已有实践。
公开信息显示,2020-2021年,商汤科技等企业推出的无接触式“无感乘车”系统陆续在郑州、西安、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落地。通过该系统,乘客出入闸机时,无需再掏出车票或手机停驻,也无需摘戴口罩,只要面向设备,待系统核验确认后直接过闸。
在2022年,商汤科技等企业共同打造的轨交智能无感乘车系统也正式在江苏常州地铁1、2号线全线落地,并于8月初上线试运行,覆盖常州地铁全部43座车站、176个闸机通道。
目前,除上述地区外,广州、贵阳等地也已实现“刷脸进站”。各地地铁为何青睐“刷脸进站”?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方面,人脸识别进站需先进行实名认证,降低了不法分子通过身份冒认进入地铁进行不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性,无论是从疫情防控还是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王鹏指出,通过刷脸进站还可以提升通行效率。“相比交通卡或手机识别进站,人脸识别让市民只要刷脸就能完成乘车费的支付,可以解放双手并缩减乘客排队进站的时间。”
在北京,虽然“刷脸进站”暂未实现,但在安检环节已经用上了人脸识别技术。
2021年12月21日,北京市天通苑北、天通苑、天通苑南、霍营和回龙观东大街五座试点车站正式开通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通道。其中,站内的安检通道旁为常乘客设置了专门的“刷脸通道”,自此,试点站的乘客便可省去排队等待包裹通过安检设备的时间。
10月26日上午8:50,正值早高峰,北京商报记者来到试点站之一——天通苑南站观察到,在通过该“刷脸通道”时,乘客需面向闸机屏幕摘掉帽子,无需摘掉但需适当调整口罩,露出鼻梁、眼睛、额头等,即可进行人脸识别。现场一名刷脸进站的乘客表示,日常出行时她都会戴口罩,而这从未影响设备对她的识别。
同时,每一位“刷脸通道”的乘客无需等待迅速通过通道时,常规安检队列均有5-10人正在排队等待安检。
事实上,在技术优势下,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服务上的应用面日趋广泛。据了解,许多社区和公共场所已从依赖指纹识别、磁卡识别、密码锁等门禁技术逐渐转变为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如今年3月部署至上海长宁区多处公共活动场所出入口的数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统,便可以人脸识别等技术为市民提供“佩戴口罩识别+人体测温+验健康码+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查询+电子证照”六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