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渠道与家电厂商间的各种博弈似乎从未停过,但直接闹到要“撤出”,近年来已很少见到。
近日,一份落款为美的集团中国区域的公函显示,因为济南国美分部员工对其员工进行物理殴打未解决,美的系全品类即日起全面撤出国美济南分部,撤回全体国美济南分部其派驻导购,并暂停全品类向国美济南分部发货。4月22日,记者从美的方面了解到,目前双方还在协商。
国美方面也在4月21日晚间发表声明,称国美电器总部已要求济南分部领导慰问美的员⼯,并依据公司制度,对涉事各级相关责任⼈严肃处理,并在全公司通报警示,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
美的与国美间的员工“冲突”升级,是家电渠道商与厂商间博弈的一个缩影。这背后,用那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来形容或许更为合适。而流量,这个最重要的砝码,影响着双方的交手战绩,也影响着各自在资本市场的走势。
又见渠道厂商博弈
在宣布2022年奔着盈利目标去的背景下,国美与美的在近日于济南线下市场陷入一场风波。
记者从国美方面了解到,因国美电器济南门店管理⼈员和美的派驻导购⼈员,对美的宣传物料卖场摆放的合规性存在分歧,双方产⽣争执并发展为肢体冲突。国美电器还在4月21日的回应中称,将“推动双⽅合作的进⼀步升级深化。”
白电三巨头之一的美的,一直是国美的重要供应商。
据记者了解,去年12月在国美零售召开的全零售合作伙伴大会上,作为线下平台,国美电器公司宣布与海尔、美的、格力等12家公司完成新一轮战略签约,其签约金额达到1000亿元。
需要提及的是,参加这次签约的格力,曾在2004年与国美“闹掰”过。格力也就是在2004年开始自建专卖店渠道。但2017年,国美控股CEO杜鹃出现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直播中时,两人不仅是闺蜜,还签订了当年200亿元的订单。
作为我国市场化较早的产业之一,家电渠道与厂商间交织着太多的过往与利益纠葛,有蜜月也有分歧,而决定风向的砝码,则是流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路边门店不再是流量中心,流量来到线上并被新渠道逐渐分散。近两年反复的疫情则让线下零售业再受重创。
来看一组数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线上渠道零售额占整体家电市场的52.9%,这已经是这个数字连续两年占比超过50%。
这其中,去年有着近4200家门店的国美电器在全渠道中以5%的份额,位列第四。在它前面是京东,苏宁易购和天猫。需要提及的是,在上述这份报告中,家电线下渠道去年仅微增0.3%。
“十股合一”抬股价
流量的变化,也在资本市场有所反映。
4月22日,国美零售股价收于0.41港元,涨5.13%,总市值135亿港元。这个数字相较它52周1.36港元的最高价缩水约七成。而在国美创始人黄光裕提出“18个月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的去年2月,国美的股价还曾冲高到2.55港元。
需要提及的是,国美在2020年与拼多多和京东分别签订的合计3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转换价分别为1.2港元及1.24港元。
不过,国美已经打算进行改变。就在4月20日,国美零售宣布,董事会建议按本公司股本中每10股每股面值为港币0.025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股份,将合并为一股每股面值港币0.25元的合并股份的基准,进行建议股份合并。
国美零售CFO方巍在4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十股合一股,虽然每股价格提高,但等于缩股,“股票的实际价值和总市值没有发生变化。”他认为,国美零售目前市值偏低,通过单股价值提升,可以把国美零售的股价维持在一个合理价位,也能降低一些碎股。他还对记者表示,“更多是希望吸引一些长线的投资人选择国美。”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国美零售的合股,也有可能是为后面融资稀释股权留出空间。
从财报来看,国美零售去年对现金的使用比较“狠”。截至去年期末,国美零售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4亿元,上年同期则接近96亿元。此外,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约6.5亿元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约12亿元。
不过转好的一方面则是,这一指标相对去年上半年实现了转正。方巍还在发布2021年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预计,国美零售将在2022年盈利,“利润空间是营收的15%到25%。”
这看起来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目标。2021年国美零售464.84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但净亏损44亿元,同比收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