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年生活的重要点缀,老年大学是不少"银发族"的首选,但学位紧张的情况时常让老年人"无学可上"。近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当下不少老年大学已开始探索线上化教学,通过平台网课的形式扩大课程供给。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老年大学里兴起的"OMO模式",而在全国范围内,以OMO、老年游学等形式展开的创新授课方式正在成为老年大学的"新标签"。
"OMO让上课更容易"
"说实话,老年大学报名特别难,一开始我都报不上。自从学校开始上网课,放出来的课程名额才多起来。"退休前从事IT工作的刘阿姨今年63岁,对国画非常感兴趣的她在退休后一直在申请老年大学的名额,但由于位置太少,迟迟报不上。
"很多老年人报名成功后就会一直在老年大学学下去,之前每年到报名的时候,就会有老人来早早排队。"北京市海淀老龄大学常务副校长梁彩萍回忆,在只有线下课的年代里,北京的老年大学确实一位难求。
直到老年大学试水线上课,跟刘阿姨有着同样需求的老人,才开启了另一段退休生活。据刘阿姨介绍,网课开通后,她和同学们采用了"网课+线下课"的模式上课。"线下课就是大家通过接龙的形式轮流来,其他没轮到的同学就在家里跟着老师上网课。"目前刘阿姨正跟着老师学习国画。而像海淀老龄大学这样"线上线下结合"的上课模式,与近两年教育领域内最火热的"OMO模式"极为相似。所谓"OMO模式",全称为"Online-Merge-Offline",主要指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北京第一所老年大学,海淀老龄大学除位于新海大厦的校区外,还在七个街道、镇设有分课堂,目前学校开设了诗书画印影等数十门课程。在开设网课形式后,越来越多的老年学员来到了这里。现有学员数量在4000-5000人左右。直播课程收费标准为300元16次课。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海淀老龄大学直播课程的每课第一讲还可以免费试听。而在开设直播课程前,海淀老龄大学的每间教室最多可容纳50名学生,时常出现老人站在门口上不上课的情况,在线上课形式出现后,不仅更多老人都能来上课,上课秩序也更加井然有序。
"网课前解决两道题"
老年人上网课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而在老年大学里上网课,需要提前解决两个问题:合适的上课设备(手机)以及教会老年人学会上网课的流程。对此,海淀老龄大学的典型经验值得借鉴。
"我们开办在线教学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包括疫情因素、缓解学位压力,再加上我们特别希望老年人能跟上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梁彩萍将"教老年人学会在线听课"这件事形容为"从头开始"。"不只是教会老年人怎么上课,首先,第一步我们要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推荐手机,因为很多老人用的都是子女淘汰的手机,非常老旧,根本没办法听课。"
而帮助老人换新手机,做通思想工作还只是第一关,后续梁彩萍和同事们还要一遍又一遍教会老人们找到平台、进入课程,最后开始学习。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老年人不能被时代抛弃。"梁彩萍强调。
北京的老年大学在网络端的建设发展正在成为全国老年大学教育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在2021年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及,"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完善"互联网+老年教育"服务模式。组建老年教育志愿者服务团队和老年学习共同体,各乡镇、街道至少组建一支老年教育志愿者服务团队,每个村委会、居委会培育3-5个老年学习共同体,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40%左右。
更多模式创新在路上
不仅海淀老龄大学,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线上化教学已成为近两年老年大学探索的方向之一。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共有老年大学(学校)76296所,在校学员共计1088.2万人,网络数字化教育逐渐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
由此,如何发掘老年教育的更多市场潜力也成为新命题。从老年教育的参与力量来看,除公立资源之外,民间组织正逐渐进入这一领域。据60加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文娱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快乐50、美好盛年、快乐老人大学都是近些年涌现的民办老年大学,分布在北京、广州、长沙等城市。
而在模式创新上,除拓展在线教学模式、扩大招生规模、普及范围外,一体化的"康养学游"项目也相继出现。2015年起,国家开放大学启动"看江山"老年游学项目,首批推出"看湖南"等游学班。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为福建开放大学南平分校、云南保山开放学院授牌"老年游学基地",并形成《老年游学项目合作办法(试行)》《游学基地评定与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业内人士指出,老年教育是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将在激发人口红利维度上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篇 : 百座大城市名单首次公布引发热议 四县级市成功跻身行列
下一篇 : 2022年前8月智能音箱销量下滑30%